西部钻探吐哈钻井征战塔里木油田纪实
石油人才网
发布时间: 2014/7/24 14:31:27
文章来源:中国石油人才网
   据中国石油人才网新报道2012年,常年奋战在吐鲁番盆地、素有“火洲虎”之称的西部钻探吐哈钻井公司12支钻井队挺进塔里木油田。当年年底,12支队伍背上了5000多万元的亏损包袱。2013年,12支队伍“虎性”回归,年终盘点,减亏2700多万元。今年上半年,亏损队伍减少到10支,进尺多于去年同期,有望实现扭亏为盈。 征战大漠“虎威”不再 以往能征善战的“火洲虎”,为何到了塔里木就失去了“虎威”?“市场不适应、环境不适应、管理模式不适应、技术不适应、生产组织形式不适应,是吐哈钻井落败的重要原因。”主管吐哈钻井的塔一勘副经理李积泰直言。 塔里木油田市场是一个全面开放的市场,来自中国石油的120多支钻井队伍同台竞技。而吐哈钻井队伍已形成了适应吐哈油田的管理模式,由于内部市场和开放市场管理体系不同,初来乍到的吐哈钻井队伍一时难以适应。观念跟不上市场要求,管理手段和方法跟不上变化,技术措施不当,致使事故复杂多发。2012年,有2支井队发生卡钻事故,直接损失达3000多万元。 甲方定期对所有队伍进行综合考评,服务能力强、技术水平高、管理水平高、得分高的井队容易得到工作量。而“火洲虎”业绩不佳,综合评分靠后,出现“业绩差—井位差—效益差”的恶性循环。在这里,吐哈钻井“哑火”了。 强身健体打组合拳 站稳市场,靠的是实力。2013年,吐哈钻井针对问题和短板,夯基础、拓市场、强管理、提速度,强身健体打好组合拳。 吐哈钻井把治理重点放在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上。2013年,这个公司完善机构,组建项目部,增派技术、管理骨干力量充实“六办一站”;模拟法人管理,理顺关系,责权利更加明晰;完善管理机制,建立15项规章制度;组织设备、经营、队伍管理部门进行专项调研,解决实际难题;机关一对一帮扶一线井队,加强业务指导,提高保障能力,完善驻井制度;制定井队奖惩办法,严格考核兑现,强化问责力度,升级处理影响进度、造成损失的责任事故。这些措施推进公司管理水平上了新台阶,在塔里木油田安全文化A级队建设中实现突破。 为全面提高队伍经营管控意识,这个公司以合同、定额、成本为重点,认真做好每口井的预算和利润分析,给井队下达指标,并将单井作为单项工程核算,效益与奖金挂钩。项目部严控占总成本67%的柴油、机油、材料、运费、钻杆、钻头、泥浆、修理等8项费用,节约费用可五五分成。仅柴油一项,每口井的油耗就下降了25%。通过重浆回收再利用,每口井可节约10万元。通过自行修复钻头,每支钻头可节约3万元。项目部每月清库,库存积压大于规定的,考核时扣分。现在,各井队效益意识普遍增强,干前预算、干中细算、干后精算已成为各井队的习惯。 “虎性”回归展雄风 过去,吐哈钻井一般打5000米以下的井,没有打超深井的经验。塔里木油田的井大都是5000米以上超深井,且地质复杂。为了打好井, 吐哈钻井项目部成立片区技术支持小组,建立与油田的对接制度,邀请甲方专家、项目部经理、井上监督一起研讨施工方案,征求意见,实现一井一策一专家一方案,并开展对标管理,学习借鉴同区块模板的打法。同时,各井队强化新技术、新工艺的推广应用,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应山前、台盆地质构造的成熟套路。李积泰告诉记者,2012年,公司在塔里木油田事故复杂时率高达15%。今年上半年,事故复杂时率只有0.26%,井也因此越打越快、越打越好。 今年上半年,吐哈钻井月钻速提高68.43%,完成钻井进尺4万多米,平均机械钻速提高135.6%,生产时效提高9.43个百分点,创历年来南疆市场水平。在英买351井二开中,吐哈钻井队伍创造钻井周期19.21天、平均机械钻速12米/每小时,刷新英买35区块二开钻井周期短、机械钻速两项纪录;在克深209井,施工队伍通过优选钻头,每支钻头进尺是邻井井队进尺的3倍;在克深6井,创下塔里木油田大井眼钻深新纪录和下套管总重量595.6吨的中国石油纪录。
【免责声明】
石油人才网发布的资讯,是为传递共享信息为目的,不以赢利为目的,不代表本站观点;如本站转载的部分资讯稿件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,请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。